气体传感器成为城市燃气安全守好第一道防线
背景:
全国两会中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指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包括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这是基础设施投资中的重点。
2022年6月10日,国办发布的《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提出,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对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城市燃气等老化管道和设施的更新改造任务。要在燃气管道重要节点安装智能化感知设备,并且要求同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实现燃气管道和设施动态监管、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都离不开传感器,传感器是物体与各种数据的桥梁,是物联网感知层的基础元件。而基于传感器的地下管网前端感知系统,不仅可以为燃气公司提供可靠、有效、实用的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手段,还可以加强燃气管网安全监测,缩短危险报警响应时间,快速处置燃气管网突发报警事件。
应用:
在燃气安全系统中,气体传感器应用十分广泛,可燃气体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气体传感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守护城市燃气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据智研咨询分析,2020年我国气体传感器产量为3540万个,但市场需求量却从2019年的2500万飙升至4260万,还有接近20%的市场需求未被满足。在2010-2020十年间,国产自有气体传感器专利数从372件增加到2660件,曾经屈指可数的软件著作权也增至335件,历经几十年的沉淀,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经历了功能材料、电子陶瓷、MEMS工艺等基础应用科学的积累,国产替代、技术自有的发展趋向明显。
目前国内气体传感器行业参与者主要有精讯畅通、四方光电、慧闻科技以及汉威科技集团旗下的炜盛科技等。精讯畅通已成为全球传感器行业知名企业和国内气体传感器行业引领者。从各公司产品矩阵看,精讯畅通涉足的传感器产品种类更多、范围更广,其他公司的产品大多集中于各自细分领域。
政策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燃气监管系统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深度融合,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充分衔接,提高城市管道和设施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能,促进对管网漏损、运行安全及周边重要密闭空间等的在线监测、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利用物联网解决方案来改善和保护居民的生活,传感器技术也必将为城市安全作出更多贡献!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